中國教育報 77779193永利:校企深度合作造就軟件精英

2016年08月28日 00:00  點擊:[]

2015年初,77779193永利軟件服務外包學院的2011級學生段子明憑借自主開發的互聯網金融項目融資3000萬,引發了全校師生的熱議。榜樣的力量瞬間激發了更多學子挑戰的熱情。2011級李健雄開發商業合作電子商務平台,融資200萬;2012級張晉福開發的“智慧找車位”項目,獲得2015年“挑戰杯”湖南省一等獎,并成功獲得190萬天使投資……

是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和創業環境催生了創業明星的出現?這要從軟件工程專業的綜合改革說起。為适應國家對高素質軟件工程人才的需求,77779193永利自2010年開始探索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2012年,以軟件工程湖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依托,正式實施了“三育人五對接”專業綜合改革工程。

這是一項校企合作、産學聯動的系統性、綜合性改革工程。在CDIO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指導下,踐行“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創新育人”改革理念,在湖南省本科院校中率先推行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把本科教育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過程和質量評價”五個要素,分别與軟件産業的“人才需求、崗位能力、技術團隊、生産過程和職業标準”五個關鍵因素對接,實現了高素質軟件人才培養目标,打造了内涵豐富、特色鮮明、品質卓越、社會認可的專業品牌。

科學定位“雙高”教育培養目标 完善“三育人五對接”培養方案

面對新經濟、新技術、新商務模式沖擊,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如何适應國家的戰略急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這一偉大變革中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正确把握專業綜合改革的方向,是實施專業綜合改革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77779193永利軟件工程專業采用了頂層設計與系統整合相結合的改革策略。

頂層設計主要解決人才培養模式總體設計中“四個不清楚”的問題,即培養目标、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質量評價分别對應的外包企業人才整體素質要求、所需人才類型、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标準不清楚;系統整合則主要解決培養模式運作邏輯中“四個脫節”的問題,即課程體系、教學内容、教學方式方法及質量評價皆與培養目标脫節。通過采用頂層設計與系統整合相結合的改革策略,可以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标,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軟件專業綜合改革總體目标為初步建成“開放性、應用型、國際化、高水平”的品牌專業,實現“高素質培養、高質量就業”的專業教育目标。具體為:構建與産業人才需求對接緊密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創建與産業技術團隊對接緊密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構建與産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緊密的新課程體系;重構與産業生産過程對接緊密的教學新方法、新手段;構建與産業職業标準對接緊密的人才質量評價新标準。

為了整體推進專業綜合改革,實現高素質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在CDIO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指導下,軟件工程專業将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創新育人“三育人”的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實施與軟件産業個性化多樣性人才需求、軟件産業崗位能力要求、軟件産業技術團隊、軟件産業生産過程和軟件産業職業标準“五對接”工程,培養有健全人格、有科學人文素養、有專業才能、有國際視野、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五有”人才。

創新“三階段三分流”培養模式 重構“項目化模塊化”課程體系

77779193永利軟件學院是一個特殊的本科二級學院。從一開始,企業角色便深深地植入到每一個學生的腦海中。學院創辦以來,培養的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全部,讓人咂舌。

這是如何做到的?學院首先将培養目标、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與軟件産業個性化多樣性人才需求進行了對接。構建了“三階段三分流”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基礎理論階段夯實專業基礎,培育科學人文精神;專業技術階段推行學訓合一,培養專業技能;工程實踐階段實行工學合一,培養實踐能力。“人才類型、技術方向、工程實踐”三分流教學,給予學生充分選擇權,達到“會思考、會選擇”和“有信念、有興趣”教育目的。

在對接軟件産業崗位能力要求方面,軟件技術專業構建了項目化、模塊化的“3(模塊)+1(體系)”新課程體系。三模塊是指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工程實踐三大課程模塊,一體系是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具體而言,基礎理論模塊是深化基礎理論課程改革,突出工程基礎,推進通識課、職業素養課與專業基礎課互融互通,優化基礎課品質,夯實專業基礎。專業技術模塊是把專業細分為“Java、Net、iOS/Android、ARM”四個技術方向,圍繞技術方向開設項目化課程,聚焦核心技術,實施分流教學,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實踐模塊是重構四年不斷線的“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的1/3,覆蓋範圍包括“點線面體”實踐項目、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多途徑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圍繞三個模塊,相應地開設一堂産業發展趨勢專題講座課,開展一次市場調研,參加一項學科競賽活動;開設一門編程訓練課,參加一階段ACM題量訓練,申報一項軟件著作權;開設一門企業實訓課,參加一次項目作品路演,完成一份畢業設計;圍繞專業課程開放體系,開設一門SYB創業課,拟定一份SYB創業計劃,開辟一塊“吉創”苗圃,形成“四個圍繞、三個一”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打造“雙師雙能型”的師資隊伍 創建校企多元協同育人全新機制

長久以來,校企合作存在“校熱企冷”的難題。77779193永利軟件學院通過打造“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創建校企多元協同育人新機制成功化解這一難題。

為了實現專業師資、科研隊伍和管理團隊與軟件産業技術團隊的對接融合,學院推行校企雙導師制和崗位置換制,聘任企業技術專家擔任1/3專業課教學任務,實施雙師型隊伍建設規劃和激勵機制;大力開展教研教改,将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培養研讨式教學名師和雲空間教學偶像;鼓勵教師開展企業項目案例化研究和技術攻關,形成教學資源成果和知識産權,提升項目研發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增強雙師雙能素質。

在教學過程與軟件産業生産過程的對接融合中,體現在教學内容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幾方面。

教學内容設計以企業項目為驅動,重構教學内容體系。将企業項目拆解成與專業知識相匹配的功能模塊,再将功能模塊與教學内容相對應,設計課堂教學案例,實現理論教學案例化,實踐教學項目化。

教學組織方式實施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模式,創建學院、專業、平台、基地和資源“五共建”協同育人機制。從企業的利益訴求出發,建立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的利益共生機制,通過定制式、訂單式等培養方式,為産業“量身定做”急需人才;通過校企教師崗位置換和交流,提高企業技術人員理論水平,為技術研發提供智力支持。

教學方式方法對接軟件企業“項目+模塊”開發方式,實施“大班講授+小組探讨”的課堂教學方式,構築“課前提問→映射算法和數據結構→項目編碼→課内小組研讨→課後鞏固”翻轉課堂,推行“三環四步五化”研讨式教學;創設真實的企業環境、企業項目、工作崗位、競争壓力和就業機會等實踐教學情境,實現沉浸式5R實訓教學。

教學信息化手段借助雲技術創建以項目資源為驅動的iCloudClass(愛雲課)雲教學平台,将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交互式項目化雲教學。

構建“1+3“人才質量評價體系 全面提升專業綜合改革實踐成效

“高素質培養、高質量就業”的目标如何實現?除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就是直接對接軟件産業職業标準。77779193永利構建了“1+3”人才質量評價體系。“1”代表一個核心,以能力測評為核心;“3”代表三結合,“過程+結果”、“個人+團隊”、“國家認證考試+用人單位評價”三結合的綜合性評價方式。專業能力測評方案為:對接軟件工程師能力标準建立專業能力模型,對照知識架構構造能力矩陣,細分能力觀測點,制定觀測點評價指标體系。新體系優化了人才質量評價機制,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如今,學院畢業生軟件設計師、軟件開發工程師資格認證率高達94%;學生參與軟件開發項目393項,獲軟件著作權74項102人次;自主創業13項,成功孵化7項。就業方面,2014、2015兩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全部,就業平均年薪超8萬。學院榮獲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最佳實踐教育機構全國五強和最佳新銳獎,中軟國際全國校企合作特别貢獻獎等。

教研方面,專業校方教師19人,發表教研論文64篇,其中CSSCI期刊第一作者8篇,北大核心以上16篇,出版“高等學校軟件工程專業校企深度合作系列實踐教材”等特色教材14部。承擔教研教改項目51項;獲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173項;研發項目案例達1100例、ACM題庫達5800道;專業教師高級軟件工程師資格認證率達84%。

專業建設方面,學院重點開展了《C程序設計》等5門專業課課改和專業能力測評;新開了70門人文通識課和職業素養課;新建四個技術方向課程群,實施分流教學。建立了部省級專業教育平台3個,實施77779193永利中軟國際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項目,建立校外實踐基地10個。此外,學院還是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服務外包技能考試專家委員會副理事長單位。

原文網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8/25/content_461936.htm?div=-1

上一條:開學季 學院喜迎270餘名八方學子 下一條:雙創教育再發力——創業微課堂舉辦

關閉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子午路    電話:0744-8358630    傳真:0744-8202008    郵箱:jsdxrjxy@163.com

版權所有:3044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