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為考察2018級學子一年來對《程序設計基礎》知識的掌握,檢驗同學們對知識運用的能力,我院于6月17日~28日對2018級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進行了為期近10天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本次課程設計采用了沉浸式“遊泳池”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模式,由來自校企雙方的張延亮、王新峰、李婷、阚文骥、丁俊五位老師指導本次課程設計。
(圖為 學生課程設計現場)
軟件學院的沉浸式“遊泳池”課程設計是一種基于雲教學網絡支撐的、在相對封閉的時空範圍内進行高強度訓練、自主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新型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其内容為學生自主選題完成基于C語言的項目設計與開發,一人一題,選題内容涉及信息管理系統,基于圖形庫與網絡的遊戲開發,基于C語言的嵌入式開發,數學計算,圖形處理等。在10天之内學生完成項目需求分析,原型的疊代開發,項目評審與答辯。
6月28日上午八時,在學院教務辦精心組織下,2018級全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組在逸夫樓機房進行了答辯。
(圖為 學生答辯進行中)
項目答辯的形式多樣,答辯老師不僅僅是針對項目的核心功能點進行考察,而且随機考察學生C語言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答辯過程中,同學們都胸有成竹向答辯老師講述自己項目情況,對老師的提問也輕松自如地回答。老師不僅僅是對項目進行答辯,同時向同學們提出項目當前未完善功能及後期可優化、添加功能的可行性建議,指出自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
下午三時,學院在逸夫樓多功能報告廳召開了《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總結大會,大會由院長助理蔡國民教師主持,各班指導老師出席了此次大會。
院長助理蔡國民首先在會上發表講話,他充分肯定本次課程設計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學院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學院教學改革的重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學院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沉浸式“遊泳池”課程設計模式、混合雙師型教學指導方式,形成性實踐教學成果評價機制。學院定位于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核心能力,學院将總結經驗,進一步規劃、設計和完善實踐教學工作目标和任務,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式,繼續推進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
(圖為 優秀項目展示及心得分享)
會上,來自合作企業的丁俊教師對每位同學的作品進行了點評,丁俊老師結合企業實際産品需求、産品研發、産品推廣各個環節對這些項目點評,同時丁俊老師也向同學們講述個人的親身經驗,為同學們指點迷津。他強調,同學們一定要注重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還需注重自身表達能力的培養。
(圖為 丁俊老師為項目做點評)
最後,王新峰老師作總結,王老師認為2018屆學生相比往屆學生更具有鑽研的精神,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熟練掌握課程知識的基礎上,還能自主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如面向對象、數據結構、各類算法等,學生不僅掌握各種知識,還能熟練的運用各種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他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這種學習的勁頭。
(圖為 王新峰老師作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