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風扇還在半空中打轉,,灼熱的太陽燃燒着那份燥熱的心,還來不及說聲道别,四年的大學時光稍縱即逝,大學生活似乎并沒有電影裡面那麼美好,而更像一部勵志的變形記。聽聽蔣彩霞的故事,看看她别樣而精彩的大學。
帶着年輕人特有的一股執着幹勁,蔣彩霞加入了學生會,開始她的宏圖大志。站在台上競選參加學生會時,她信誓旦旦地要成就一翻作為。
殊不知後來的艱辛苦楚,但她沒有退卻,在學生會一幹就是三年,從小小的副部長到團副,從言聽計從的小跟班到一次次大活動組織策劃人,從懵懂無知一團糟到獨當一面處事不驚,;在别人眼裡光彩照人,但一路的心酸與成長隻有自己最清楚。有時會因為一次小賬目的核實錯誤被罵的狗血淋頭,有時會因為一些小小的失敗而被人否定,每次活動要從早忙到晚,從這個部門到那個部門一次次審核。為了把一個項目做好,問學長找朋友,甚至熬夜到淩晨,看到節目最終落地,看到大家激烈的鼓掌,她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好幾次她想放棄,但是回想自己當初加入學生會時許的諾。她說:奮鬥還在路上,既然選擇了擔當,就要義無反顧。不管别人怎麼看,自己既然選擇了,那就是一份責任,就該全力以赴奮不顧身去完成。
看到現在圓夢聯盟這個愛心社團的發展壯大,蔣彩霞慶幸自己當初的抉擇沒有錯。
第一次随圓夢聯盟去往張家界的貧困農村,她驚訝地看到,眼前簡陋一間式的房子就是教學樓,一個學校也就幾個人,一個老師教整個小學的全部課程,學生是來自于遠處的小山村,山路曲曲折折,每天早上孩子們就行走在這樣的小路上,教室雖小,卻充滿了孩子們郎朗的讀書聲,一雙雙大眼睛緊緊的盯着黑闆,全神貫注。這一畫面深深地烙在蔣彩霞心裡,她下定決心回到學校用自己的行動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場愛心接力當中——大熱天站在太陽底下積極宣傳,一個寝室一個寝室收集大家捐贈的用品,義賣、變賣廢品換取資金,送往山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得到改善。
現在圓夢五周年了,依然保留着那份初心,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每個周末山村支教、養老院照看老人。。。截止目前,圓夢成員累計會員450餘人,捐獻2萬6千餘件衣物、2400餘書本、籌集款項3萬餘元,給不計其數的孩子和老人送去了關愛。那些孩子眼裡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看到他們開心燦爛的笑臉,蔣彩霞也感到欣慰,她說: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奉獻。
大學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擁有極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帶着對藝術的熱愛,對團隊創造的渴望,蔣彩霞在大二下學期開始謀劃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影視類工作室。埋頭一個月定位工作室的走向,研究别人的工作室,和所有創業者一樣,蔣彩霞拉上身邊興許能幫上忙的所有朋友,着手忙活起工作室的事情,小小的工作室在摸索中前行。
僅僅是因為熱愛,異想天開的蔣彩霞開始策劃起了微電影,也是這個微電影讓她赢得了“蔣導”的稱号。沒有劇本就自己寫,自己定位主題、組建故事架構、細細斟酌言辭語句。沒有演員?自己到各年級去宣傳,面試了不下20人次總算找到合适的演員,甚至她還出人意料地邀請到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研究所何于班教授友情出演。拍攝的時候,她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有時兼顧攝像,還要手把手指導演員如何把握角色,找準表演的度,在無數次NG下,她慢慢開始從耐心轉變成着急再到想要放棄。她深刻體會到了團隊的重要性,而建立一個配合默契,互幫互助的高效團隊又是多麼地不容易,所謂志同道合的人總是可遇不可求。
拍攝工作花費了蔣彩霞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早拍到晚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拍攝結束,問題又來了,誰剪輯?顯然,這個重擔又落在了她的頭上。然而,對于一個非專業的學生來說,她必須上網自學專業剪輯軟件,每天大量觀看教學視頻,快速學習剪輯必備技能。那段時間,蔣彩霞每天除了上課學習,就是埋頭做視頻剪輯,邊學邊做,一步步完成了微電影的全部制作。
很快蔣彩霞人生第一場首映會拉開了帷幕,學工辦主任、輔導員等老師也出席了。這次經曆使得工作室名聲大噪,接着,她又趁熱打鐵策劃了軟件學院“醉美男神”等活動,大大提升了工作室的曝光指數與關注度,工作室微信推送閱讀量一夜之間上千。開始有社會人士找到她接手一些項目,實訓期間,她還幫實訓公司完成了宣傳片的制作,獲得廣泛好評。
蔣彩霞說:“學習就像玩過家家,你好好玩就會很快樂。”她把學習當作玩,卻玩出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