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縱使大海為墨,長空為紙也寫不完對父母的深情。言歡,軟件學院2014級1班一個平凡的女孩,把對父母的深情化為實際行動,洗衣、掃地、做飯、照顧年幼的弟弟……看似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卻是以她的方式書寫着愛的誓言,如暖流般溫暖人心,她被評為“77779193永利2017孝心大學生”。
校團委書記王豔給言歡頒獎時,耳畔回響着這樣的頒獎詞:她用愛,诠釋着生活的真谛;她用孝,顯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氣。

校團委王豔書記為言歡頒獎
言歡一家靠種西瓜為生,種西瓜看似簡單,裡邊的門門道道卻有很多,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經常是起早貪黑。從六歲開始,她就跟着大人們在西瓜田地裡轉,也因此熟悉了種瓜的每一個環節,從開墾瓜地到做基土肥、育種,點籽,載苗,蓋地膜,剪膜,拉苗,施肥,傳粉到最後的摘瓜,每一個步驟她都爛熟于心。“那時候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往瓜地跑,提前在學校把作業做好。”童年,因為西瓜變得忙碌而有趣。
除了要幫忙侍弄地裡的西瓜,言歡要練就的還有一身照顧自己和弟弟的本領,因為父母總是經常不在家,在外售瓜是常有的事。七歲時,奶奶第一次教會了她煎雞蛋,慢慢地,随着年齡的長大,言歡漸漸學會了打掃,整理房間,做豐富的菜肴,打點一日三餐。尤其是在年邁的爺爺奶奶雙雙去世後,她幾乎承包了家裡所有的家務,圍着竈台轉,西瓜地和家裡之間兩邊跑,沒有竈台高的時候就墊上小凳子,被油星炸傷了自己找涼水泡着,晚上在爸媽歸家之前準備好熱水,白天照顧好那幾分菜地,好讓父母在外放心。
言歡說:“爸媽很累,為人子女,豈能偷閑!為父母分憂,我時刻記在心裡。”
奶奶去世的那一年,言歡十二歲。她們那裡有個鄉俗,老人去世兒孫輩的人是要去讨百家米的,可那天爸爸因傷心過度,開車摔傷了腿,言歡推着壞了車胎的自行車走了一個多小時從學校趕回家,代替爸爸去讨百家米。她跟着族裡的伯伯爺爺,拿着蛇皮袋,披麻戴孝,走到一戶人家門口,跪下來,磕三個頭,得一捧米。從午時走到星月升起,不知道走了多少戶人家,隻知道走了很遠很久很累,以至于第二天膝蓋一片青紫。她自己悄悄找了紅花油抹上,不敢和爸媽說,怕讓他們擔心。言歡說,慶幸自己代替爸爸去了,不然爸爸的腿就會傷上加傷了。
言歡擔心父母的身體情況,生怕他們因為勞累過度而身體不适。以前在家還能幫忙分擔點,而現在在外求學,除了打一打電話,幾聲注意身體的囑咐,似乎也不能多做什麼。她時常會想起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活的畫面,也常因此倍感無奈。她心裡無比清楚地知道,除了更加努力地學習,找一份好工作,讓他們早日放下手中的鋤頭,别無他法。
她設想的未來很簡單卻很動人——爸媽可以和鄰居們一起打打牌跳跳舞,可以每天笑呵呵地出門,樂呵呵地歸家。

進入大學,言歡不再是那個能留在父母身邊,力求多做家務幫忙分擔的小姑娘,她思考的是如何更快成長起來,學更多知識、收獲更多本領,不負父母的期待。
言歡是個喜歡書本與文字的人,她娴靜文雅的氣質大約也來源于此。大一伊始,她就義務當起了圖書管理員,清點書目,與書為友,不時做做宣傳類的工作,深得領導老師的贊賞,還被評為“優秀義務管理員”。與此同時,她還成為了軟件學院學生通訊社的一員,積極寫稿宣傳,學習攝影攝像,她的通訊稿和攝影作品多次在77779193永利軟件學院官網、微信公衆号、77779193永利圖書館官網上發布。憑着出色的表現言歡擔任了學生通訊社社長,她寫的新聞稿詳實而嚴謹,散文詩作等篇目更是出彩,頗有作家的既視感。
參加的校園活動很多,占用了大量時間,但言歡并沒有因此忽略學習,她每次都能很好完成老師交代的各項學習任務,多次獲得專業獎學金。她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從不允許自己随意浪費時間,她的不虛度、不偷閑,都是為了讓自己積蓄更多能量,待畢業後有能力撐起整個家,讓父母不再辛勞。
孝心女孩言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用一點一滴将夢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