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我院在學校關工委和院黨委、行政的正确領導下,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主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以黨史、國史、曆史“三史”教育為主線,以黨建帶動關工委建設,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利用各種渠道,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充分調動和發揮離退休幹部、教師的積極性。圍繞學院中心工作開展活動,為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大學生健康成長做出積極的貢獻。現将我院關心下一代工作總結如下:
學院黨政領導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不斷加強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學院黨委書記王曉波同志擔任主任,退休教師郭遠珍、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軍擔任副主任,學院學工辦主任甯小浩擔任秘書以及退休教師學院督導李宏朝、學院教師楊燕萍、湯麗琪三位同志為委員的委員會。
我院在每學期都進行貧困學生建檔及信息更新工作,确保掌握最新、最準确的學生情況。在國家助學金評選中,保證公平、公正、公開,讓國家的資助給到最需要的學生。另外,學院還經常提供勤工儉學機會,鼓勵貧困學生自立自強,利用業餘時間勤工儉學,既鍛煉了能力,又能減輕家庭負擔。在“育才資助”、“德山助學金”、“鼎鴻陽助學金”、“精進助學金”、新疆專項資助、“宋祖英助學基金”等一列關愛貧困生評選工作中均有關愛貧困生的體現。
學院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發現有因家庭情感沖突、沉迷網絡、性格缺陷等而産生心理陰影的學生,他們通過重點排查、分類談話、分批指導,積極為學生提供各類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樹立樂觀的生活态度,幫助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委積極配合校關工委、團委、學工部等部門,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系列主題活動,深入開展“李德”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加強我院文化建設。
促進班集體建設,為正确引導團員的思想,形成正能量,開展了“喜迎黨的十九大”、“學習總書記講話”主題班團會,班團會圍繞國情、校情展開,深入學習了總書記系列講話,加強了學生的熱愛國家、關心國家、建設國家的堅定決心;針對2017級新生,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讓青年團員了解奉獻精神、釘子精神、螺絲釘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也通過實踐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播撒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在牢固樹立理想信念方面,團總支召開了“加強基礎團建,争做優秀團員”主題團會、讓青年團員在團會中建言獻策,敢做主人翁;開展了“放肆青春”主題班會,讓2017級新生進一步認識自我、更快的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開展了“疾病預防”主題班會、拒絕網貸、理性消費”等主題班會,讓青年團員了解社會實情,掌握社會動态,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以提升團學幹部綜合素質為重點,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認真抓好“常規+主題”教育,不斷加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同時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先鋒模範作用。将院級青馬的培訓對象經過課程設置分為理論培訓、素質拓展、交流研讨三個環節的培養,最後上報到校級青馬。我院青馬培訓着重強調工作責任的人文教育,強調應對挫折的情感教育,強調現代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教育,強調團隊合作的職業素養培育。學院團總支獲得2017年度“五四紅旗團總支”榮譽稱号,學生黨支部獲得2017年77779193永利“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号。
建立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開展需求調研活動,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态。積極開展座談調研,通過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态,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并予以及時引導和解答,最終形成調查報告,成為案例。
通過QQ群,信箱,短信,面談等方式加強與青年團員的溝通、咨詢、答疑和指導工作。在網絡宣傳與網絡思想引領工作,學院設立了“大軟院”微信公衆号,關注量達到1900餘人,堅持用網絡宣傳的力量引領學生、宣傳學院活動。“大軟院”公衆号受到全院師生的關注,成為推送我院品牌的文化陣地。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衆号等青年輿論陣地,充分發揮其對先進人物、先進事迹和先進經驗宣傳導向作用。2017年,我院在榜樣的發掘上有所突破。
我院2013級劉文博同學獲得湖南省2017年“中國電信獎學金”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2015級黎書旦同學獲得2017年“芙蓉學子·榜樣力量”優秀大學生;2015級陳志林同學獲得77779193永利2018年度“孝心大學生”。為培養我院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優秀的品格、堅韌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院還舉辦了“學習之星”評選,希望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帶動全院學生自覺培養努力學習、遵守紀律、高尚做人的良好風氣,進一步推動學院精神文明建設,最終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并得到好的反響。
在學院黨委領導的關心下,全體任課教師和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學院開展了“三史”教育。學院邀請了原武陵高專黨委書記郭遠珍、學院黨委書記王曉波、副書記李軍、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馬琪給累計140人上黨課。黨課以“三史”教育為中心,教育學生要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少學生反映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生活上都受益匪淺,學到很多知識,讓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上擺正了心态,真真正正地從理論中跳出來,知道怎樣理論聯系實際,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切合實際的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班級中樹立起模範帶頭的作用,引導同學認真對待學習,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
着眼于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必要而迫切。軟件學院以培養全體學生的雙創意識、雙創精神與雙創能力為目的,采取“專業+創業”的育人模式,夯實基礎,創新引領,嘗試構建完備的高校雙創教育體系,服務于大學生創業,力争培養出更多的傑出創業者。一是圍繞專業教育模塊設置雙創教育課程與相應學分,規定雙創教育學分可置換部分專業課程學分。二是舉辦創業講座、項目路演、創業節、創業比賽等活動,樹立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三是搭建資源服務庫以及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為學生創業提供免費場地和一站式創業服務。
通過以上舉措,軟件學院就業創業工作提交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成果喜人。其中,創業明星段子明同學憑借3000萬資産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項目獲得團中央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強,張晉福同學的團隊獲得2015年湖南省第十一屆“挑戰杯”特等獎,黎書旦同學獲得2016年“創青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2016年第二屆“中國創翼”全國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銀翼獎,伍孝林等三個團隊在由中國教育部、商務部和無錫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獲兩項全國一等獎和一項二等獎。同時在校學生中又湧現出了諸如俞育峰、隋元超、黃劍等雙創新星,其創業項目日趨成熟。我院三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到了100%,就業平均年薪超過8萬元,就業去向覆蓋世界五百強、國家軟件領軍企業、跨國公司、國家級軟件園、創業公司和日本國軟件公司,用人單位評價學生基本素質好,專業能力強,具有項目實踐經驗,實現了高素質培養和高質量就業的辦學目标。